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昏君补考,从北宋开始在线阅读 - 第44章 明君之姿

第44章 明君之姿

    也有人趁机打霰弹,连带着将蔡卞也弹劾了。

    但弹劾之人却不是有什么阴暗的心思,反而在朝堂中声名显赫,是有名的铮臣,他就是刚刚被提拔为右正言的陈瓘。

    陈瓘启奏说,蔡卞借“绍述”之说党同伐异,欺上胁下,乃是本朝的奸臣!

    赵佶心里早就有数,知道蔡卞没有根底,必然下台,于是叫人收了奏章,着有司核查。

    章惇看到赵佶的表示,已经明白蔡卞必然下台,连蔡卞这样清廉的官吏都容不下,那自己更无幸免,痛苦地闭上眼睛,已经是认命了。

    岂料赵佶接下来的话又让他睁开了眼,脸上满是不可思议。

    只听新君赵佶说道:“至于对宰相章惇的弹劾,朕以为不妥!章惇为相六年,我大宋国力与日俱增,实在功不可没。”

    “你们的心思朕知道,新旧两派争论不休,其实也都是为了我大宋的江山。方法的对错,并不能作为评判大臣本人的依据。”

    “朕拟定明年改元‘建中靖国’,以昭示朕志,永绥斯民!”

    年号一般也能体现皇帝的执政思想,改元“建中靖国”,就有“本中和而立政”之意。

    这是明确告知朝臣:新旧两派的争执停下吧,咱们既不左、也不右,大家一团和气奔前途!

    赵佶低头看向章惇,和气地继续道:“宰相道听途说,讲了些不得体的言论是没错,但彼时朕尚未即位,不算他诋毁君王。”m.

    “至于掉落先帝灵位之事更不需要追究,章相公毕竟年纪大了,为先帝操劳一生,即便有些许疏忽,想必先帝泉下有知,也必然不会怪罪!”

    轰……满朝哗然!

    万没想到新君居然有如此雅量!

    各种言语在众臣心间弥漫,有不解的,有觉得可惜的,但更多的,却是对赵佶胸襟的佩服。

    有格局!是个干大事的人!

    这是多数人的想法,毕竟章惇对赵佶的评价已经广为流传,大家怎么也想不到,赵佶居然如此轻易地就放过章惇。

    比较费解的是曾布。

    这么大劲儿,就是为了赶走章惇自己上位,现在官家要留他?

    那我怎么办?

    殊不知傅斯年早就跟赵佶说明白了。

    那日傅斯年悄悄地对赵佶说:

    “用人之道在于平衡!章惇虽然要用,但也要限制!当了六年宰相,他说啥是啥,那到底谁是皇帝?要是再让章惇当实际上的独相,满朝大臣都跟着他的步伐走,官家您可就难受了!”

    “得找个能限制他的人,跟他打擂台!争执不下的时候,自然要请官家您来当裁判,到时候您可不就有话语权了嘛!”

    赵佶听后深以为然,觉得这正符合用人之道,于是欣然同意。

    所以,留章惇和提拔曾布都是事先想好的,只不过就可怜蔡卞成为了牺牲品。

    很快,赵佶封赏章惇的旨意又被宣读,进章惇为申国公。

    章惇好半天才反应过来:啥玩意儿?这不但不撵我走,还封爵了?

    老头虽说没有立即被折服,但心里却还是有所触动:新君貌似能处啊!

    满朝更是一片赞颂,就连曾布也没话说。

    他心里虽然惋惜,但至少没怀疑赵佶过河拆桥。

    就官家目前的表现,连说他坏话的人都能原谅,真心帮他的自己,还不得有所表示啊?

    老章头既然一时走不了,以后接着斗呗!

    原先我都不怵你,现在有官家偏帮,早晚让你提前退休!

    别看官家现在跟演君臣和睦的戏码,以后咱俩真掐起来,你看他向着谁!

    曾布已经把赵佶往更高层次抬了:这示恩收买人心的手法,高!

    另外他也实在不想开启诬陷的斗争手段,主要是宋朝朝争的底线比较高。

    不同于其他朝代,宋朝的官员很少有被杀头的,甚至连缉拿下狱的都少。

    一般都是外放,而且就算一次失败,也不代表政治生涯就结束了。

    不管后世如何评价宋朝,但不得不承认,在历朝之中,就数宋朝的皇室对臣子最好。

    至少工资高,人身安全也有保证。

    如果官员也可以穿越,那宋代绝对是他们挤破头也想去的时代。

    赵佶的表现,赢得了满朝官员的一致好感,交口称赞之余,觉得未来也更有盼头了。

    殊不知赵佶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以后偷懒做准备。

    向太后满意地看着皇帝,非常认可他今天的表现。

    今天早朝,她全程也没有开口,但嘴角挂着的笑意,却显示出她的欣慰。

    总算为大宋选了个合格的接班人!

    下朝以后,赵佶送了向太后回宫,迫不及待地找到傅斯年,展示了今天的成果:

    “哈哈哈,年哥儿你是没见,章相公那嘴张的,能扔进去俩蒸饼!朝臣们更是交口称颂,你这主意出的好,一下就把他们全震住了!”

    傅斯年谦虚地表示:同样是示恩,也看临场发挥,官家拿捏得好也是主要原因。

    赵佶越看傅斯年越觉得贴心,唏嘘道:“从夺嫡到稳定朝纲,竟全赖你独自谋划,你对我而言,一人抵得上满朝文武。他们都论功行赏了,你这位最大的功臣却还籍籍无名。说说吧,你想当个什么官?要不然年哥儿你用用功,参加下一次科举?我想想办法,让考官照顾照顾你!”

    傅斯年一阵无奈,这不是当着和尚骂秃驴吗?

    先不说才学,就我那两笔字儿,试卷不得让人摘出来呀?

    要说考试的内容,傅斯年自己不行可以找地府帮忙,那么多古往今来的状元,找几个人参谋一下,中个进士还不跟玩似的?

    但古代科举却有一条规定,字写得不好,连考试的资格都没有。

    虽然宋代已经施行了誊抄制和糊名制,但在抄写的过程中,官吏还是可以上报字迹潦草的试卷,由考官予以剔除。

    赵佶同学,你从我一个现代人这就不能学点好吗?

    这怼人和凡尔赛,你是怎么无师自通的呢?

    只能无奈地道:“科举的事就算了,等我先练练字再说吧!臣愿习练武艺,为官家征战边疆!”王北刁的昏君补考,从北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