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末大寨主在线阅读 - 第三百四十三章 战略转进

第三百四十三章 战略转进

    不过,这么大的事情,肯定不能一蹴而就。

    经过进展而且激烈的讨论,对于第三套方案,最终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订。

    战略计划确定下来后,下半夜就是有传令兵带着楚行的王命快马飞报救民军各部将领!

    而于此同时,救民军也是再一次进入了大战将至的紧张时刻,未来几天内,各部救民军就会迅速北上,然后主动出击迎战明军!

    就在同一天,余大成也是带着山东境内战力最强的一支部队,嫡属于他这个巡抚直辖的抚标一万八千人正式离开济南府城,乘船走水运,进入莱州府。

    他不是没想过走陆路,但是第一道路难以行进,第二粮草运输是个极其麻烦的事情。

    出征仪式上,余大成夸下海口:一个月内必定踏平青州府,活抓反贼头目楚行!

    一月复青州府俘伪王的口号迅速传遍了山东上下,甚至是传到了楚行耳中!

    把楚行气了个半死,你麻痹余大成好大的口气,一个月就想要踏平我青州府,拿我项上人头,那也得看你手底下的士兵有没有这个能耐。

    当然了,就在余大成率领抚标出征的时候,实际上其他明军早已经是动身了,先遣部队的明军的兵锋甚至都已经是抵达了王徐寨前所了。

    并且已经是展开了两次试探性的进攻,而进攻的明军数量而已是越来越多,从一开始的几个百人,再到五千多人。

    好在李大虎一开始就往王徐寨前所派遣了一个卫驻防,再加上原本驻防此地的两个千户所,短时间内明军要想攻克王徐寨前所的时间并不大。

    至于说明军主力抵达后,这王徐寨前所能不能守住,这个问题不用担心,因为这个时候李大虎和楚子斗、秦去疾他们已经是相继带着三个野战兵团的主力北上了。

    他们的目的地自然不会是王徐寨前所,而是更北边的明军三万先遣部队。

    但是这样一来,顺带着也就保证了王徐寨前所的安全。

    当李大虎他们率军出发的第二天,在莱州府众多将军又是接到了楚行的王命,王命正式委任李大虎为前锋统帅,暂时全权指挥第一野战兵团、第二野战兵团、第四野战兵团这三个野战兵团。

    楚子斗、秦去疾同为副统帅。

    但是重点不是这一句,重点是,王命上说,他们这个大王又要御驾亲征了,不日千古圣君,大乾大王将会率领亲卫营、第三野战兵团、第五野战兵团、炮兵、骑兵、预备各营等部队组成了中军亲征。

    如果是其他的王朝,对于一国之主要率军亲征这种事,肯定会有一堆人跑出来说,大王身为千古圣君,大乾根基,万万不可亲身涉险之类的话,尤其是赛八仙肯定会说三思再三思。

    但是在大乾王国这边,尤其是在楚行身上,却是没有人出来劝阻,哪怕是王后得知此事后,也只是略微皱眉,嘀咕了一声‘都是一群废物’。

    王后说的废话,自然是指赛八仙,李大虎等文武大臣,如果不是他们太渣,而是把明军打的落花流水的话,何至于要让大王动不动就要带着全军亲征啊。

    但是王后却也没有多说其他的话!

    因为他知道,这种关头上,楚行的亲征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方面是大王亲征,可以有效激励士气,并且可以更加高效的指挥全军,而不用和现在这样,还需要通过传令兵来回传递军令,这样可是会延误军情的。

    而另外一方面,同时也是更重要的是,要对抗明军肯定是全军尽出的,而把所有部队都派出来去,楚行身边只留下那么几百个亲卫,说实话楚行不放心。

    万一这个关头有其他方面有大量的的明军杀了过来,身边只有几百人的楚行岂不是要完蛋。

    而且大军尽出之后,身为大王的楚行对部队的掌控力不可避免就会出现下降,这外头的将领如果有什么反叛之心的话,楚行不得哭死。

    多方面的理由,都促使了楚行决定率军亲征,而不是因为楚行喜欢指挥军队打仗,更不是说他喜欢上战场。

    事实上楚行怕死,如果可以的话,他也想要躲在后方享乐,坐看让前线将士们打生打死啊。

    奈何大乾王国家小业小,他还没有到能够在后方享乐的地步。

    决定亲征之后,楚行按照以往的惯例了,带走了和打仗有关的文武大臣们,比如兵部尚书胡爷、大都督府的大部分人员,包括钱进在内,这些人员将会围绕在楚行身边,继续组成一个中枢决策中心。

    除了这些重要人员外,第三野战兵团虽然还没有完全成军,但是也是需要带上的,此外楚行的亲卫营自然也是需要带上的,不过他还在青州府这边留下了一个队的亲卫部队,用来保护王后、嫂夫人等人,如果遇到明军来袭或者是有人反叛之类的,这些亲卫营的人就可以及时带着王后等人撤离。

    前线的李大虎等人得知自家大王又要亲征的时候,也没有表现出太大的意外,因为他们很清楚,自家的这个大王大王,已经是亲征好多次了。

    基本上,每一次大乾王国的大规模战役,楚行都是率军亲征,亲临前线作战指挥的。

    下属的将领们,实际上也都习惯了楚行的这种作风。

    不过楚行的到来,还是让下属的将领们多了几分慎重,做出各种战术选择的时候,往往会考虑更多的东西,而不是和以往那样,由着性子去打,甚至是想一出就是一出。

    就当楚行率领中军开始亲征的时候,位于登州府西侧东良海口,余大成也是刚带着直属的抚标一万八千人抵达。

    到了东良海口后,余大成忙着召见当地的官员,然后准备带上东良海口的部队和粮草继续东进。

    不过这个时候,他已经是接到了最新情报,说莱州府城已经是被救民军拿下了!

    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又是忍不住的暴跳如雷,然后破口大骂:都怪武之文王八蛋,如果不是他欺上瞒下放纵楚逆坐大,区区大乾逆贼怎么可能连破两府。

    “快,必须加快速度,早一天赶到就早一天把救民军灭掉!”余大成不断催促着下面的人加快速度。

    如此着急的神态,也是让下头的人看了有些觉得意外,前两天从济南省城出发的时候,余大成可是信心满满,对着满城官员和士绅们是意气风发的说询月间就能够复兴全擒楚逆呢。

    怎么才两天功夫,信心就消失不见了,代替出现的反而是着急的神色。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难道,他在担心什么?

    难道巡抚大人真的担心救民军那些跳梁小丑真的能够做大?

    可是这怎么可能,这一次他们汇集至少九万兵马,要歼灭一股反贼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哪怕他们这九万兵马里,过半都是临时征召而来的青壮、民夫,但是不管怎么说都是九万多人呢,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等山东西部那边的兵马也过来后,兵力总量还会进一步上升。

    有如此庞大的兵力,打一个区区救民军,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

    怎么可能会有意外?

    怎么可能让巡抚大人露出这样紧张神情?

    余大成那边的情况,楚行他们自然是不知道的,如今的救民军各部,已经是开始按照最新的作战计划进行战前的准备了。

    第一野战兵团和第二野战兵团更是直接离开了莱州府城,把偌大的一个莱州府城扔给了齐岐山他们这些文官,城内的治安甚至是防守任务,都只能交给刚筹建没多少天,人数只有三百多人的治安军。

    齐岐山身为大乾王国里第一个知府,在大乾王国里的地位可以说是和内阁高官不相上下的,所以他也是第一时间就知道了军方战略的转变,更加知道大王已经亲自率军亲征了。

    届时救民军的主力将会尽数北上,至少在这未来半个月内,莱州府的西部乃至莱州府城自身,都是别指望能够得到救民军正规军部队的支援了。

    莱州府东部乃至莱州府城,都已经是被军方暂时放弃了!

    这个时间段里,如果说明军从莱州府的东部杀了过来,甚至一路杀到莱州府城的话,那么这莱州府城是没有丝毫的抵抗能力的。

    基于这一点,楚行已经是提前给齐岐山下发了旨意,要求齐岐山执行转移计划,把城内的人口乃至所有战略物资全部撤走,转移到莱州府东部乃至到青州府去。

    所以等大军一走呢,齐岐山就是迫不及待的开始转移计划了!

    首先是大乾王国最看重的各种工匠,一个都不能剩下,甭管愿不愿意,全部打包带走。

    然后是各种物资,不管是粮食布匹还是金银铜铁,能够带走的全部带走。

    而对于城内差不多两万多的人口,青壮也是通通打包带走,老幼妇孺可以留下!

    总之,齐岐山的策略是,莱州府城可以给明军,那些不愿意走的人,尤其是士绅大户们也可以留下,老弱妇孺们也可以留下,但是各种战略物资,尤其是关系民生的粮食布匹以及金银细软,铜铁战略物资等,都必须通通带走。

    而青壮人口,也是一项战略物资,他们可以做工,成为兵员,所以也是不能留下的,必须带走,免的被明军利用上。

    明军打仗,总是喜欢临时征召大量的青壮,这一点救民军上下可是知道,这要是在城内留下了几千个青壮,等明军来了,这些青壮就会被明军强行征召进去,这样还不如自己现在征召了带走呢。

    一时间,莱州府城里是全城都是沸腾了起来,不少人是愿意跟着救民军一起撤离的,而他们就是带着自己的家当细软,然后汇入人群从城门而出,然后朝着东部前进。

    这个过程里,自然是少不了哭喊声以及惨叫声!

    莱州府城的街道上,再一次被鲜血所浸染,这些鲜血,都是因为征召各种战略物资以及征召青壮的过程中,所爆发的冲突所导致。

    当然了,如果公开对外的布告里是肯定不会这么说的,齐岐山很不要脸的贴出了这么一张布告:百姓喜迎转进!

    布告上写的和诸多公文一样晦涩难懂,绕来绕去让人看不懂,但是如果翻译并解释一番的话,大体上可以这么看:城内百姓高度拥护大乾王国,踊跃追随大乾王国的伟大中兴事业。士绅大户们纷纷主动捐献自己的家产,有为青年纷纷参军,这个过程里,部分热血青年因为自身条件不足募兵条件,甚至不惜自残也要求参军。

    士绅大户们也有少部分是加入了迁移的行列当中,这些迁移的士绅大户,他们都是有子弟或者干脆家主就是在大乾王国里为官的,甭管是被逼的还是自愿去当大乾王国的官的,但是等明军一过来,他们都得死,所以也是麻溜的跟着大军一起撤离了。

    更多的士绅大户们,自然是不会跟着撤离的,哪怕是救民军把他们的金银细软都给抢走了,但是这些士绅大户们的底蕴自然不是这些金银,他们的产业多的很,一时被抢走一些现银也算不得什么。

    所以大部分的士绅大户们都是留了下来,然后做起了喜迎王师的美梦。渤海郡公的明末大寨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