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北宋大相公在线阅读 - 第二百九十章 拜访欧阳修

第二百九十章 拜访欧阳修

    相比起王安石、晏殊、韩琦、范仲淹等在政治方面和朝堂之上大放异彩的人来说,欧阳修虽说也处于朝堂之上,但是他更多的成就被后世记住的,倒是存在于推荐人,和文学诗歌方面的成就上。

    大中祥符三年,欧阳观去世,年仅4岁欧阳修与母亲郑氏相依为命,前往湖北随州投奔欧阳修的叔叔欧阳晔。欧阳晔在随州任推官二十五年,为人正直,尤以廉洁自恃,其为人对年幼的欧阳修产生了重要影响。欧阳晔家不是很富裕,好在郑氏出身江南名门望族,知书识理,是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用荻秆(芦杆当笔)在沙地上教欧阳修读书写字(画荻教子)。欧阳晔也不时关怀,总算没有让童年的欧阳修失去基本的教育。

    欧阳修十岁时,从随州大姓李氏家中得到唐代诗人韩愈的《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这为日后的诗文创新运动播下了种子。

    欧阳修的科举之路可谓坎坷。宋仁宗天圣元年,17岁的他应试未中,天圣四年再试又未取,两次参加科举都意外落榜。

    22岁时,欧阳修跟随知汉阳军的胥偃前往京师。天圣七年春,由胥偃保举,欧阳修就试于开封府国子监,该年秋天,欧阳修参加了国子监的解试,在国子学的广文馆试、国学解试中均获第一名,成为监元和解元,又在第二年的礼部省试中再获第一,成为省元。

    天圣八年,欧阳修参与由仁宗主持、在崇政殿举行的殿试,唱甲科十四名,进士及第。据欧阳修同乡时任主考官晏殊后来回忆,他未能夺魁,主要是锋芒过露,众考官欲挫其锐气,促其成才。

    虽然没中状元,欧阳修也获得了不错的名次,被授任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充任西京留守推官。金榜题名的同时,他也迎来了洞房花烛。宋代有“榜下择婿”的风俗,朝中高官都喜欢在新科进士中挑选乘龙快婿。欧阳修刚一中进士,就被恩师胥偃定为女婿。

    天圣九年三月,欧阳修抵达洛阳,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同年,在东武县迎娶妻子胥氏。当时他的上司为吴越忠懿王钱俶之子、西京留守钱惟演。

    钱惟演厚待欧阳修等青年才俊,不但很少让这些年轻文人承担琐碎的行政事务,还公然支持他吃喝玩乐。

    而这些青年才俊在吃喝玩乐之余,也会吟诗作赋。当时文坛上流行华丽工整的骈文,欧阳修等人不满于骈文的卑靡拘谨,而是凭借自己丰富的学识,以效法先秦两汉的古人为手段,力图打破当时陈腐的文风,推行“古文”。在钱惟演的支持下,欧阳修等人有了充分的时间去琢磨古文创作。

    后来,钱惟演政治失意,被迫离开洛阳,由名臣王曙接任。王曙管束部下严格,不满于这些人的散漫。有一天,王曙把欧阳修等人集中起来,严厉地教导他们说:“你们看寇莱公(寇凖)这样的人,尚且因为耽于享乐而被贬官,何况你们这些人在才能上比不了寇莱公,怎么还敢这样呢?”欧阳修却反驳:“寇莱公后来之所以倒霉,不是因为耽于享乐,而是因为一把年纪了还不知道退隐。”王曙听后,默然无语。

    景祐元年(1034年),欧阳修被召试学士院,授官宣德郎,回京任馆阁校勘,参与编修《崇文总目》。

    宋仁宗时,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弊病开始显现,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景祐三年(1036年),与欧阳修交往颇深的范仲淹着手呼吁改革,他把社会问题归咎为腐败,而欧阳修看得更深刻,认为冗官冗员才是根本问题。最终,范仲淹的改革冒犯了既得利益者,受到了打击,被贬饶州。欧阳修作为范仲淹一派也受牵连,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康定元年(1040年),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编修《崇文总目》,后奉命知谏院。

    庆历三年,出任右正言、知制诰。当时,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成为革新派干将,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但在守旧派的阻挠下,新政又遭失败。

    庆历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上书分辩,因被贬知滁州(今安徽滁州),后又改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等地。

    在滁州,欧阳修写下了不朽名篇《醉翁亭记》,古文艺术达到成熟。他依旧保持轻松慵懒的态度,为政“宽简”,使得官民称便。但就是在这样的执政方针下,滁州反而被治理得井井有条。

    皇祐元年回朝,先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至和元年八月,欧阳修又遭诬陷被贬。命令刚刚下达,仁宗就后悔了,等欧阳修上朝辞行时,仁宗亲口挽留:“别去同州了,留下来修《唐书》吧。”于是,欧阳修以翰林学士留朝,开始修撰史书。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又自修《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

    嘉祐二年(1057年)二月,欧阳修担任礼部贡举的主考官,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文风,录取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对北宋文风转变有很大影响。

    当时有个文学派别“太学体”,领袖刘几是一名太学生,最大的特长就是常玩弄古书里的生僻字词。欧阳修的古文向来是通达平易的,最反对“太学体”的文风。批阅试卷时,欧阳修看到一份试卷,开头写道:“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用字看似古奥,其实很别扭,意思无非是说,天地万物产生,然后圣人就出来了。欧阳修便就着他的韵脚,风趣而又犀利地续道:“秀才剌,试官刷!”意思是这秀才学问不行,试官不会录取!

    在这次考试中,欧阳修也看到一份较好的答卷,文章语言流畅,说理透彻。欧阳修估计是自己学生曾巩的,这种文风需要鼓励,但毕竟是“自己人”,不好取第一,就把这份卷子取成第二。结果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这份卷子的作者是苏轼。与苏轼一同被欧阳修录取的,还有他的弟弟苏辙,以及北宋文坛上的一批重要人物。欧阳修以其卓越的识人之明,为北宋及整个中国文学史做了一份突出的贡献。

    苏轼考中进士后,给欧阳修写了一封感谢信。欧阳修称赞苏轼文章写得好,说读着他的信,“不觉汗出”,感觉自己也该避让这后生三分。他对苏轼奖掖有加,苏轼也没有辜负欧阳修的期许,最终成为继欧阳修之后的又一位文化巨人。欧阳修晚年,还经常拿出自己年轻时写的文章来修改。夫人心疼地规劝道:“这么大岁数了,还费这个心。难道还是小孩子,怕先生骂你吗?”欧阳修笑道:“不怕先生骂,却怕后生笑。”这种文学史意识和认真的态度,成就了一代文学巨匠。

    放榜的时候,那些写“太学体”而自高自大的考生发现自己居然没有被取中,纷纷闹事,甚至有人说要到街上截住欧阳修痛打。但仁宗充分相信欧阳修的人品和判断力,给予了他极大的支持。北宋文风自此一振,就连“太学体”的领袖刘几,也更名刘辉,重新参加考试,并获取了功名。

    嘉祐三年六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兼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

    嘉祐五年,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宋英宗治平二年,上表请求外任,不准。此后两三年间,因被蒋之奇等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得允准。

    宋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实行新法。欧阳修对青苗法有所批评,且未执行。

    熙宁三年,除任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辞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此年改号“六一居士”。

    熙宁四年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今安徽阜阳)。

    熙宁五年闰七月二十三日,欧阳修在家中逝世,享年六十六岁。八月,获赠太子太师。熙宁七年八月,获赐谥号“文忠”。

    熙宁八年九月,安葬于开封府新郑县旌贤乡。

    欧阳修对有真才实学的后生极尽赞美,竭力推荐,使一大批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名垂后世,堪称千古伯乐。不但包括苏轼、苏辙、曾巩等文坛巨匠,还包括张载、程颢、吕大钧等旷世大儒的出名与欧阳的学识、眼光和胸怀密不可分。他一生桃李满天下,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都得到过他的激赏与推荐。“唐宋八大家”,宋代五人均出自他的门下,而且都是以布衣之身被他相中、提携而名扬天下。

    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导诗文创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影响。他的平易文风,还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

    欧阳修在传统文化的重重束缚下挣扎着表现自我。他淡视名利,无欲则刚,其目的也是为维护社会稳定,但他不是“守常”而是“图新”。学术上对当时僵化风尚和陈旧价值观进行抵制和反拨。在当时随波逐流,人人自保的人文环境中,欧阳修身居高位,仍坚守大节,保持人格尊严,体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对习惯势力和庸俗无聊的生存状态进行抵拒,对社会责任自觉地担当。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吸取勇于担当的因子,来培育抵拒庸俗、无聊的抗体。这也是今天纪念欧阳修的重要意义所在。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正是欧阳修堪为人师的道德文章,才有薪火相传的苏门四学士的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才有了曾巩、曾布昆仲,才有了“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是欧阳修奠基了宋代文化盛世的基础。

    陆垚记起,之前他挺赵祯说起欧阳修的时候,用了这样的一句话去描述。

    “如欧阳修者,何处得来?”

    可以看出,虽说欧阳修甚少参加到朝廷角斗当中去,但是他的地位还是十分让人尊敬的。拿这次的科举考试来说,赵祯点名让欧阳修作为主考官阅卷,原因就是看中了欧阳修身上慧眼识珠的那种能力。欧阳修看人,只看才华,不看他的身份出处和背景,也正因为如此,苏轼、王安石、范仲淹等,都是欧阳修先后向朝廷举荐的。陆垚心中,还是十分佩服欧阳修的能力的,别的不说,单就《醉翁亭记》一篇,就可以让欧阳修名垂青史了,

    跟欧阳修谈话,陆垚应该不会像与其他大臣谈话一样,在说话的同时,还要顾及其他方面的事情,欧阳修向来是有什么说什么,再加上,这欧阳修的夫人对自己印象还不错,上次去到他那里的时候,都要拉着自己跟欧阳修拜兄弟了。不过这次陆垚决定,还是不要在欧阳修的面前作诗了,当着这样一位文坛大家,为人品行端正的人用其他人的诗句当作自己写的,陆垚实在觉得是心中有愧。

    欧阳修这边,此时正在府中研究着关于科举考试的事情。其实这会试的试卷,昨天的时候就已经完全审核完毕了,现在欧阳修正在做的,就是将会试成功的人的成绩进行一个排名,等到第一轮新蹴鞠大赛比赛结束,开始放榜。另外,赵祯也下了命令,让欧阳修针对最后一轮殿试来帮着他拟定题目。众所周知,殿试可以等同于说是现代的面试,而且面试官是公司老总,也就是皇帝赵祯本人。虽说赵祯自己其实心中是有过一番筹划,自己到了殿试的时候要问些什么的,不过他还是让欧阳修设计一些针对当下时势而能够提出的问题,这样既能显得自己作为皇帝的水平,又能通过这些犀利的问题打探到参加殿试的这些学子们内心真实的想法。

    而欧阳修现在,一边忙着弄成绩排名的事情,另一边,就是在设计这些赵祯殿试时候要问出的问题。科举考试是大事,它的重要性一点都不小于范仲淹韩琦出使,所以,其实这段时间对于外交和政治方面的事情,欧阳修是根本顾不上去考虑和参与。而且欧阳修看问题看的透彻,范仲淹和韩琦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境地他在清楚不过,而且在这个问题上,欧阳修觉得自己站在哪边对自己都没有好处,毕竟这范仲淹当年也是自己给推荐上去的,所以,欧阳修索性不去管这件事情,专心弄好科举考试就可以了。

    欧阳修此时正在纸张上书写着想要给到赵祯殿试的问题。而他的夫人也是刚刚沏好了一壶茶,放到了书桌上。

    欧阳修聚精会神,却是听到这书房外面,下人不住的敲门。欧阳修面色有些恼怒,说道:“不是说了没有重要事情不要来书房打扰我么?”

    欧阳夫人见状,立刻去开门,询问下人有什么事情,这么着急。

    下人表示,有客人来了,来者是陆垚。

    欧阳夫人一听,心情十分愉悦,立刻转过头去跟欧阳修告知这件事情,并且让下人将陆垚给带进来。

    欧阳修这边一听是陆垚来了,他脸上的神情跟夫人倒是不太一样。

    “这小子来干嘛?他明明知道现在科举考试的成绩还没出来,不会是为了让我帮他徇私舞弊来的吧。”欧阳修心中这样想着,不过转念一想,以陆垚的能力应该不至于做这件事情,昨天自己大概看了一下那些通过会试的考生的名单,上面有陆垚的名字,只不过成绩欧阳修还没有来得及做排名,而陆垚应该心中也清楚这件事情,那他今天来,应该是有其他事情找自己。

    欧阳修于是带着夫人离开书房,前往正厅去和陆垚碰头。

    见到陆垚是带着酒菜来的,欧阳修便更觉得奇怪了,这菜还是陆垚亲手做的,看来,肯定是有重要的事情要找自己商量。

    虽说心里犯着嘀咕,但是礼节还是不能丢,于是,欧阳一家和陆垚便来到餐厅吃饭喝酒。欧阳夫人十分识趣,没吃多少便下桌了,他知道陆垚一定是有要事找欧阳修商量,自己在场还是不太好。

    等到欧阳夫人离开后,陆垚也不含糊,看向欧阳修,说道:“大人不必过于惊慌,晚辈此次前来,并非是为了科举考试的事情。”

    欧阳修看了看陆垚,说道:“今天你带这么多东西来,肯定是有事情要找我,既然不是为了考试,又是为了何事?”

    陆垚也不卖关子,直接将王安石的事情说了出去,当然,他说的版本并不是自己和晏殊推荐了王安石的这件事情,而是向欧阳修打探起王安石此人的能力。

    欧阳修虽然不知道陆垚是从何处得知王安石的,不过还是对王安石大加赞赏了一番,随后陆垚表示,他会找机会向上面推荐王安石,不知道欧阳修怎么看。

    欧阳修表示,王安石确实是大才,不过现在朝堂之上真正的掌权者是范仲淹,而王安石在欧阳修看来和范仲淹并不是一类人,这也是为什么之前赵祯问起欧阳修有没有人才推荐的时候欧阳修没有开口说话的原因。

    陆垚从欧阳修的这一番发言当中可以看出,在欧阳修觉得,范仲淹是一个十分重视权力的人,而且,不太能够允许朝堂之上有公然反对自己站在自己对立面的官员存在,很显然,王安石的性格和范仲淹大为不同,如果两个人同时存在于朝堂之上,那肯定是会造成矛盾的。

    不过,这就不是陆垚要考虑的事情了,他今天来拜访欧阳修,就是为了将王安石心中的疑问给彻底打消,要让王安石知道,陆垚是从欧阳修这里听到他的消息的。

    欧阳修整日都在府中,自然是不知道王安石今天到达汴梁的消息,于是便问陆垚是怎么知道王安石此人的,陆垚只是说偶尔听其他大人聊起过王安石这个能人,所以比较感兴趣罢了。

    欧阳修觉得,陆垚跟上次到自己府上来的时候大有不同,这次的陆垚显得十分沉稳,而且对待仕途的态度也是大有转变,记得上一次,陆垚还说过这进步进入朝堂都无所谓,没什么大的追求。但是今日一见,陆垚给自己的感觉,就是这个年轻人还是想要在朝堂之上有一番作为的。这一点还是让欧阳修很欣慰的,在他看来,像陆垚这么有能力的人,就应该活跃于朝堂之上,为江山社稷造福才对。

    事情都聊完了,陆垚见时间差不多了,按照现在的时间估算,王安石应该是不会在今天来到欧阳修府上了,于是便告辞离去,回到了自己家中。

    一路上,陆垚想了想接下来的安排,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明天上午的时候去到外城区陈晨父亲,也就是老陈的老家去检查那三户人家美食做的怎么样。另一边,陆垚也觉得,起初只有三户人家做美食是没什么问题的,不过既然叫美食街,后续还是要吸引更多的人来做才好,这样才能带动外城区的发展。

    回到府中后,晚些时候,陆皓和许氏也回来了,陆垚简单看了下钱庄的收支情况,随后也就回到房间去休息了。

    借着酒劲,陆垚又想起了曹菡和韩韫玉,心中不免百感交集,还有这件事等着自己搞定呢。思梦语的北宋大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