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玖拾伍章,不尝世间酸与墨(下)
书迷正在阅读:重生之吴霸春秋、我的舰娘,我的世界、全民领主:从亡灵开始百倍增幅、全民转职:从无限火力开始、我竟然能带出游戏物品、治愈系篮球、一心摆烂的我却直奔篮球名人堂、网游之我是封测玩家、网游之漫漫江湖路、网游之巅峰战神
军殿。
军殿是臻国英灵之归处,其中有着一十三位武将,一十三位文臣,以及臻国武将、名仕千余人。
叶政站在军殿之外,看着两侧的那雄伟的青铜雕像,东西二侧各有一尊,西方为一头仰天的麒麟,东方是一头站的笔直的白泽,正好对应文武功臣。
“老爷。”那黑衣老者轻唤了一声。
叶政回神说道:“这些年来,自军殿建成,老夫不知送了多少将士进入其中,有的时候,老夫在想待百年之后,老夫在这军殿之中可能同他们相谈?”
“老爷您又何必多想呢?”
叶政摇了摇头说道:“问你你也不知道,等什么时候见到袁玉再问问他,进去吧,每一次来都只有你陪我。”
两人进入军殿。
此地香火鼎盛,每日都有僧众念经,也有道士法会。
进入大殿两侧描绘和平天下。
西方分别站立一十二尊青铜塑像:
鬼谷高徒,出奇制胜,身残志坚,尊齐称霸——孙膑。
兵家至圣,用兵鼻祖,孙子兵法,万世传颂——孙武。
三易其主,杀妻求将,创魏武卒,兴楚被诛——吴起。
为赵伐齐,大破燕军,一身忠魂,埋骨他乡——廉颇。
倾国之兵,横扫五国,秦王至信,善始善终——王翦。
有勇有谋,世称人屠,千载之下,无出其右——白起。
北击匈奴,勇克强秦,良将难得,牧死赵亡——李牧。
燕国之刃,力破强齐,攻城拔寨,兴燕良将——乐毅。
西楚霸王,万夫不当,盖世英雄,乌江落幕——项羽。
兵仙之名,功高无二,破燕计齐,定秦灭楚——韩信。
收服河套,击破匈奴,开疆拓土,强华之功——卫青。
屠胡立族,难评,功过难书,武灵天王——凌忠。
东方站立一十二尊青铜塑像:
开国元勋,元圣盛名,儒学先驱,以礼治国——周公。
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一相,富国强兵——管仲。
奔吴复仇,扶君安民,强过兴霸,营建姑苏——伍奢。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六国拜相,合纵抗秦——苏秦。
千古一相,强秦定章,功贯千古,王佐之才——李斯。
兴汉首功,三杰之首,成就帝位,全身而退——萧何。
智多有谋,不择手段,誓达目的,定汉能臣——陈平。
忠君报国,相之表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智圣。
治绩卓越,执法不阿,兴邦强国,一鼎江山——王猛。
孜孜奉国,知而不为,秉公守正,良相典范——房相。
开国之相,定策佐命,树事建功,语治天下——赵普。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有胆有谋,无惧龙颜——魏征。
叶政站在赵普的塑像前说道:“这么多年,老夫还忘不掉,这老爷子最喜,站在午门外看宫女,被太祖爷逮到了几次,不过如今之天下,能够如此,还要多亏了他。”
“是啊,先生虽好色了些,但从不敢越雷池半步,先生可是出了名的惧内。”
叶政退后一步向着赵普深深一拜。
早年叶政起兵,于长安之外得遇赵普,在赵普的引荐之下,太祖方见叶政,也就是这一面,才有了后来的军神,叶政同赵普有师生之谊,也有相交之实。
叶政看着塑像笑道:“那是六十五年前的事情了吧?老爷子坐在万德殿之上,看着下方百官,对我说道:‘此生无悔入华夏。’不想几月之后我出兵匈奴,老爷子也病逝府中,他膝下无子,你好像是他收的最后一名弟子吧?”
“是。”
“嗯。”叶政点了点头,看向西方最后一尊塑像笑道:“你看看,这家伙,还是似当年一般嘛,战场之上,即便是我也不敢似他一般,如同鱼跃龙门,现在也只能站在这里看天下喽。”
这一尊塑像便是凌忠,他是凌国公之父,也是叶政的生死战友,景和帝御赐“武灵”谥号,追封王爵。
这眼前的一幕幕,现在想来就似昨日一般。
再向前走站立二人塑像。
兵家始祖,奇门遁甲,飞熊入梦,文王抬辇,此为乾坤至圣,无敌于世,万法之宗——太公。
助汤兴商,五朝肱骨,放逐太甲,还位归臣,此为天地第一相——伊尹。
叶政二人俯身一拜,此二人乃九州脊梁,万世之师也。
----------------------------------------
景和三十年,五月初六。
东方氐土豹——凶。
辰时三刻,午门。
“参见右相。”百官行礼。
邹庄轻轻点头。
他未有停步,继续向前,来到九门提督身前问道:“南宫大人。”
“右相。”南宫乾行礼道。
邹庄问道:“本相想要知道,那件事处置的如何了?”
“右相恕罪,本座这几日来一直在查防,实在是没有这般多的时间,可能还需相爷多等待几日。”南宫乾赔罪道。
“多等几日?”邹庄侧目道:“难道要等到,他将剑,直接搭在老夫颈部,才能够有时间吗?”
“本座多想要问问相爷,为何深夜会有江湖人在相爷府中?”
“本相行事还需要向九门提督通报一声吗?”
“这倒是不需要,本座掌管京畿治安,有的事情自然是要问个清楚,若是相爷不愿回答,就请相爷多等待几日,待本座查清实际情况,会移交大理寺彻查。”
“但愿不要让本相等太久。”
“这是自然。”
邹庄拂袖而去。
南宫乾无奈摇头,,现在他只能等待逍遥王的指示。
朱雀大街。
萧若渝,萧若云,凌风三人坐于马车之上。
凌风轻叹了一声说道:“表兄啊,我能不能换一身行头?这官服实在是不太行啊!”
“你就将就一下吧,待过些时日你的官服做好了,就不用穿这一套了。”
“我就不能穿便服吗?”
“进入朝会你穿便服觉得合适吗?”萧若云问道。
“好像确实不太合适,不过这一身绿,也实在是太难看了吧!”
“将就一下。”萧若渝说道。
此时马车停下。
萧若渝问道:“何事?”
“殿下相国相请。”
萧若云说道:“看来你昨天的事情闹得很大啊!连相国都知道了。”
萧若渝说道:“如此也好,让他们知晓一下,逍遥王回来了。”随后起身走下马车。
萧若云说道:“淮竹,我们走,不用等他了。”
“是。”
萧若渝:“……”
“见过逍遥王。”车夫行礼道。
萧若渝看着马车远去,瞪了一眼,然后整理服装后,向着李信芳的马车走去。
“相国。”
“殿下请。”
萧若渝上了马车。
李信芳从餐盒之中取出一碗银耳莲子羹和一把汤勺,递给了萧若渝说道:“今日朝会持续时间会久一些,殿下先应付一二。”
“多谢相国。”萧若渝接过,尝了一口后说道:“还是相国府中的厨子好。”
“殿下府中的也不差,那可是千金难请的。”
“现在还不是被外公给占着了,没法享受啊!”
李信芳说道:“昨天晚上倒是十分热闹啊,除了上阳佳节以及春节外很少能够看到焰火。”
萧若渝道:“倒是因为私事而打扰了相国。”
“算不得私事。”李信芳喝了一口银耳羹说道:“剑神乃是九州的剑神,自当天下同送之。”
“多谢相国。”
“我同他,也算是有些交情。”李信芳将碗中的的银耳羹一饮而尽后,将碗放入食盒中,说道:“前天夜里的事情,闹得很大,殿下有破解之法了吗?”
“相国的意思是?”
“无需破,皆由他们分说,逍遥王是谁,朝堂之上无人不知,能够做出这样的事情,众人不会感觉奇怪,那人是不是‘地府’之人?”
“是。”
“那便好。”
“相国知晓‘地府’?”
“老夫也是那《千金榜》的常客。”
“原来如此。”
“此事先不提,当天夜里慕容公子声称,是小公爷犒劳将士,殿下是想要如何?”
“凌风在外许久,今回长安任职,自然要弄一些声誉出来,前夜之事,只是一个试探。”
“老夫和军神一样,都不会去管你们这些小辈的纠纷,但你身为皇子,当要谨记尺度,莫要将朝堂也拉入其中。”
“相国放心,希之知道。”
“嗯。”李信芳点了点头说道:“启程吧!”
“诺。”
午门之外。
萧若云走下马车,看着午门两侧的官员,然后转头看向马车说道:“怎么?不愿下来了?”
凌风虽然不愿,但还是走下了车来,看着周围满是人,顿时无语,想要转身,却被萧若云一把拉住,问道:“还要去哪?”
“……”
“参见靖安王。”
几位大臣走了过来行礼道。
“见过小公爷。”
“几位大人还是老样子啊!”萧若云说道。
“倒是殿下更显英姿。”
“都在聊什么呢?”李信芳走了过来问道。
“见过相国。”
“殿下,小公爷。”
“相国。”
李信芳看向郑善说道:“郑大人是兵部尚书,此番小公爷回京任职,掌御龙军,郑大人可要多给小公爷聊聊这其中的事情啊。”
“这是自然。”郑善俯身说道。
萧若渝走到萧若云和凌风身后,幽幽的说道:“你们俩还真是好兄弟啊!”
“咳~。”萧若云干咳一声说道:“注意场合。”
“参见逍遥王。”
“郑尚书,接下来一段时间可是要麻烦尚书大人,凌风许久未在长安,有许多事情不了解。”
“这是自然。”
李信芳笑道:“两位殿下,时辰差不多了,可以整队上朝了。”
萧若渝点了点头。
几人来到午门之下,以官阶大小有序站立。
南宫乾走了过来说道:“殿下。”
“多谢南宫大人。”
“殿下接下来须如何?”
“顺其自然,便可。”
“是。”
三鞭震天响,百官陆续进场。
来到奉天殿外,浊江站在云龙石雕之前,喝道:“百官早朝,入殿。”
百官进入奉天殿。
浊灵站在御阶上说道:“陛下到。”
“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景和帝身着黑色龙袍站在皇位之前,看着下方百官说道。
“谢陛下。”
景和帝端坐龙位之上,看向萧若渝说道:“逍遥王你可知罪?”
萧若渝走出一步说道:“儿臣不知身犯何罪。”
“五月初四,夜,慕容临城,于玄武大街当街杀人,有右相为证,你还想要如何狡辩?”
萧若渝双手握玉圭,想了想说道:“这件事儿臣倒是有所听闻,不过此事并无过错。”
“哦!”景和帝十分配合的问道:“朕,倒是想要听听,你要如何狡辩?”
萧若渝转身看向百官问道:“诸位大人,都应该知道,江湖和朝堂所签订的合约,长安,乃一国之中心,自太祖时期便严禁江湖人入长安,若有要事,须于冰月楼亮明身份,由冰月楼查验之后在通锦衣龙卫,方可入京。若有江湖人肆意入长安者,人人得而诛之,此条律法在我朝有明文叙述,礼部尚书,刑部尚书何在?”
“臣在。”赵易和吕灿踏出一步说道。
“二位尚书大人皆是掌律法之人,适才孤所言,是否在案?”
“回逍遥王,律法之上确实有此条。”
“嗯。”萧若渝点了点头说道:“冰月楼是有书院于长安所建,一言一行孤相信他们不会弄错,慕容临城,为学宫藏书楼首座,他饱读诗书,熟知律法,更不会不知,此案,本就如此简单,孰是孰非,依法而行。”
景和帝看向邹庄问道:“右相觉得如何?”
邹庄站出说道:“陛下,臣认为当严惩慕容临城,于长安城中杀人,若是传出去,我帝都颜面何存?”
景和帝看向萧若渝。
萧若渝笑道:“右相的意思是,要重定律法?”
“本官没有那个意思。”
“那右相的意思是什么?右相是不是觉得慕容临城之公报私仇?”
“本官确实有此想法。”
“孤倒是想要听听右相的见解,公报私仇,报的是谁的仇?”
“本官听闻殿下是慕容临城的师弟?”
“是。”
“殿下的管家,身死西域可是?”
“是。”
“慕容临城所杀之人,同殿下的管家有着联系?”
“有。”
“这不是公报私仇是何?”
“那右相将孤置于何地?以孤的能力,再朝诸位大人都应该知晓,若是孤真的要杀他,还会留着他入长安,在长安动手吗?还是右相觉得孤这一个逍遥王能够比得上学宫?”萧若渝看向百官说道:“学宫向来超脱于外,不问江湖,不管朝堂,即便是当代儒圣——楚合,在学宫也不过只是一名长老而已,诸位大臣觉得他们会因为孤是一位皇子,而出手袒护?会觉得孤出身学宫,便置江湖之法而不顾?如此岂不是太看得起孤了?”
百官开始低声议论。
景和帝干咳了一声说道:“此事,便如此吧,不过朕倒是想要问问右相,如此深夜,为何会有江湖人到访府邸?朕记得右相非是出身江湖吧?”
邹庄俯身说道:“臣,偶有所交。”
“父皇。”萧若云走出一步说道:“江湖和朝堂,本就难以两全,此事归为一点,不过就是一个江湖人入长安,何必如此阵仗?在这奉天殿之上,此等小事便莫要辩解了。”
“这……”邹庄还想要说什么却被景和帝拦下说道:“靖安王所言不错,此事谁是谁非,便依法行事。”
“诺。”
邹庄也没有多说什么,俯身行礼之后,回到原位站立。
此时礼部尚书站出一步说道:“陛下。”
“赵卿有事?”
“陛下,昨日八贤王到府,称年岁渐大,欲逍遥度日,便同臣商榷,卸任宗正寺之职,臣同宗大人商谈之后,觉得八贤王确实不太适合,八贤王向来逍遥,对于宗正寺之事,也多为查看,臣特请陛下定夺。”
“臣,请陛下定夺。”宗楷瑞站出一步说道。
“这小八也是。”景和帝表现十分无奈的摇了摇头说道:“
两位爱卿觉得谁比较合适?”
宗楷瑞道:“臣觉得大皇子、靖安王——萧若云较为合适。”
“若云?”景和帝看向萧若云问道:“你觉得如何?”
“儿臣听凭父皇调遣。”
景和帝表现十分为难的样子,再三思考之后说道:“宗卿,宗正寺向来是由你打理,你当真认为若云可担此重任?”
宗楷瑞道:“靖安王向来稳重,对于几位皇子也从不偏心,臣认为,大皇子定能胜任。”
景和帝又沉思了片刻后说道:“那便由中书令拟旨吧。”
“诺。”
“谢陛下。”
“谢父皇。”
“众卿,可还有本要奏?”
百官不应。
景和帝点了点头。
浊灵取出圣旨道:“圣旨下。”
百官跪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凌风世子,年少有为,率三百骑,深入草原,奇袭鞑靼,大胜而归,赐蟒袍一件,紫金冠一顶,白银千两,黄金五百两,以示赞扬;另,凌风世子有功于社稷,此番匈奴一战,战功赫赫,赐御龙军大将军之职,掌生杀之权。五皇子——萧若浅,接连胡夏有功,赐王爵,号谨离,赐黄金三百两,以示赞扬。靖安王——萧若云,执掌西凉关,杀敌无数,屡立战功,赐白银千两,黄金三百两,六月初七,于正德殿成婚。逍遥王——萧若渝,谋阳关之战,立奇功,以少而胜多,暗合以盟,促成胡夏结盟之愿,其手下烟云十三骑,于此战之中甚是勇猛……逍遥王,可为储君,先入东宫,择吉日告天地,登储君之位。关美,忠义无二,赐忠义为号,以告天下,凡阳关一战、西凉关一战、太行山一战,战死之将士,皆列入军殿。天波杨府,西楚郡王、武鸣赐……昭告天下,于五月十五,在军殿行水陆法师大会,此事交由钦天监,钦此。”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多谢父皇。”
“多谢陛下。”
“谢,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官起身,萧若渝站立金道,百官下跪道:“参见太子殿下,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
“众卿平身。”萧若渝道,随即转身跪地道:“多谢父皇。”
景和帝道:“但愿此位,能够,困得住你那,逍遥之心。”
萧若渝微微一笑。
景和帝摇头起身,离开了奉天殿。
“退朝。”
“恭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恭送太子殿下。”
“恭送靖安王殿下。”
萧若渝和萧若云来到殿外,萧若渝说道:“这算是惊喜?”
萧若云笑道:“看你的样子倒是像惊吓。”
萧若渝抬头看向天空说道:“是啊确实是惊吓啊,储君之位,完全没有想到,只不过,他说,等我身着锦衣,登冠储君,他会携三百剑仙为我祈福,如今怕是不可能了。”
“走吧,老师在天上自然会为你祈福。”
“算了吧,我怕天下剑客把我给杀了。”
“他们可不敢。”
“你敢。”
“说起来我倒是想要试试。”
“我可打不过你。”
“知道,走吧,去看看你那东宫,房间应该会大上一些。”
“我可没答应啊。”
“我是你皇兄。”
“我是储君。”
“长兄如父。”
“……”
“你们两个没意思的,等等我。”凌风跑出大殿喝道。
“咳。”李信芳干咳一声说道:“小公爷,此处是皇宫。”
“是,凌风记住了。”凌风说罢,一溜烟的跑了。
李信芳无奈摇头。
这一幕他等待了十余年,终于等到了,不过之才只是一个开始,想要安稳的走下去,可不容易啊,储君之位可非这般简单的。
上书房。
景和帝刚回来,便被正文皇后揪着耳朵的问道:“你是不是让渝儿成为储君了?”
“是是是。”景和帝吃痛道,此时的他丝毫没有帝王的架子。
正文皇后松手说道:“你当真想好了吗?”
“这不是已经说好了吗?反正这个位置迟早都是他的,现在给他储君也好让他历练一番。”
“但他明年定会前往江湖。”
“那便让他以太子的身份,视察一番民情,再去一趟琅琊,反正即便是朕不让他去,他也会去。”
“这条路可不好走。”
“哪一条路好走呢?”
“也是。”
“岳父呢?”
“父亲去太庙了。”
景和帝点了点头说道:“走吧。”
“去哪?”
“许久未出宫了,接下来便去长安城内好好逛逛。”
“我去换身衣服。”
“便服出行,现在有许多江湖人入京,朕去看看影卫。”
“嗯。”
--------------------------------------------------------------------------------
(本章完)灵昀子的朝云啸乾坤
军殿是臻国英灵之归处,其中有着一十三位武将,一十三位文臣,以及臻国武将、名仕千余人。
叶政站在军殿之外,看着两侧的那雄伟的青铜雕像,东西二侧各有一尊,西方为一头仰天的麒麟,东方是一头站的笔直的白泽,正好对应文武功臣。
“老爷。”那黑衣老者轻唤了一声。
叶政回神说道:“这些年来,自军殿建成,老夫不知送了多少将士进入其中,有的时候,老夫在想待百年之后,老夫在这军殿之中可能同他们相谈?”
“老爷您又何必多想呢?”
叶政摇了摇头说道:“问你你也不知道,等什么时候见到袁玉再问问他,进去吧,每一次来都只有你陪我。”
两人进入军殿。
此地香火鼎盛,每日都有僧众念经,也有道士法会。
进入大殿两侧描绘和平天下。
西方分别站立一十二尊青铜塑像:
鬼谷高徒,出奇制胜,身残志坚,尊齐称霸——孙膑。
兵家至圣,用兵鼻祖,孙子兵法,万世传颂——孙武。
三易其主,杀妻求将,创魏武卒,兴楚被诛——吴起。
为赵伐齐,大破燕军,一身忠魂,埋骨他乡——廉颇。
倾国之兵,横扫五国,秦王至信,善始善终——王翦。
有勇有谋,世称人屠,千载之下,无出其右——白起。
北击匈奴,勇克强秦,良将难得,牧死赵亡——李牧。
燕国之刃,力破强齐,攻城拔寨,兴燕良将——乐毅。
西楚霸王,万夫不当,盖世英雄,乌江落幕——项羽。
兵仙之名,功高无二,破燕计齐,定秦灭楚——韩信。
收服河套,击破匈奴,开疆拓土,强华之功——卫青。
屠胡立族,难评,功过难书,武灵天王——凌忠。
东方站立一十二尊青铜塑像:
开国元勋,元圣盛名,儒学先驱,以礼治国——周公。
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一相,富国强兵——管仲。
奔吴复仇,扶君安民,强过兴霸,营建姑苏——伍奢。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六国拜相,合纵抗秦——苏秦。
千古一相,强秦定章,功贯千古,王佐之才——李斯。
兴汉首功,三杰之首,成就帝位,全身而退——萧何。
智多有谋,不择手段,誓达目的,定汉能臣——陈平。
忠君报国,相之表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智圣。
治绩卓越,执法不阿,兴邦强国,一鼎江山——王猛。
孜孜奉国,知而不为,秉公守正,良相典范——房相。
开国之相,定策佐命,树事建功,语治天下——赵普。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有胆有谋,无惧龙颜——魏征。
叶政站在赵普的塑像前说道:“这么多年,老夫还忘不掉,这老爷子最喜,站在午门外看宫女,被太祖爷逮到了几次,不过如今之天下,能够如此,还要多亏了他。”
“是啊,先生虽好色了些,但从不敢越雷池半步,先生可是出了名的惧内。”
叶政退后一步向着赵普深深一拜。
早年叶政起兵,于长安之外得遇赵普,在赵普的引荐之下,太祖方见叶政,也就是这一面,才有了后来的军神,叶政同赵普有师生之谊,也有相交之实。
叶政看着塑像笑道:“那是六十五年前的事情了吧?老爷子坐在万德殿之上,看着下方百官,对我说道:‘此生无悔入华夏。’不想几月之后我出兵匈奴,老爷子也病逝府中,他膝下无子,你好像是他收的最后一名弟子吧?”
“是。”
“嗯。”叶政点了点头,看向西方最后一尊塑像笑道:“你看看,这家伙,还是似当年一般嘛,战场之上,即便是我也不敢似他一般,如同鱼跃龙门,现在也只能站在这里看天下喽。”
这一尊塑像便是凌忠,他是凌国公之父,也是叶政的生死战友,景和帝御赐“武灵”谥号,追封王爵。
这眼前的一幕幕,现在想来就似昨日一般。
再向前走站立二人塑像。
兵家始祖,奇门遁甲,飞熊入梦,文王抬辇,此为乾坤至圣,无敌于世,万法之宗——太公。
助汤兴商,五朝肱骨,放逐太甲,还位归臣,此为天地第一相——伊尹。
叶政二人俯身一拜,此二人乃九州脊梁,万世之师也。
----------------------------------------
景和三十年,五月初六。
东方氐土豹——凶。
辰时三刻,午门。
“参见右相。”百官行礼。
邹庄轻轻点头。
他未有停步,继续向前,来到九门提督身前问道:“南宫大人。”
“右相。”南宫乾行礼道。
邹庄问道:“本相想要知道,那件事处置的如何了?”
“右相恕罪,本座这几日来一直在查防,实在是没有这般多的时间,可能还需相爷多等待几日。”南宫乾赔罪道。
“多等几日?”邹庄侧目道:“难道要等到,他将剑,直接搭在老夫颈部,才能够有时间吗?”
“本座多想要问问相爷,为何深夜会有江湖人在相爷府中?”
“本相行事还需要向九门提督通报一声吗?”
“这倒是不需要,本座掌管京畿治安,有的事情自然是要问个清楚,若是相爷不愿回答,就请相爷多等待几日,待本座查清实际情况,会移交大理寺彻查。”
“但愿不要让本相等太久。”
“这是自然。”
邹庄拂袖而去。
南宫乾无奈摇头,,现在他只能等待逍遥王的指示。
朱雀大街。
萧若渝,萧若云,凌风三人坐于马车之上。
凌风轻叹了一声说道:“表兄啊,我能不能换一身行头?这官服实在是不太行啊!”
“你就将就一下吧,待过些时日你的官服做好了,就不用穿这一套了。”
“我就不能穿便服吗?”
“进入朝会你穿便服觉得合适吗?”萧若云问道。
“好像确实不太合适,不过这一身绿,也实在是太难看了吧!”
“将就一下。”萧若渝说道。
此时马车停下。
萧若渝问道:“何事?”
“殿下相国相请。”
萧若云说道:“看来你昨天的事情闹得很大啊!连相国都知道了。”
萧若渝说道:“如此也好,让他们知晓一下,逍遥王回来了。”随后起身走下马车。
萧若云说道:“淮竹,我们走,不用等他了。”
“是。”
萧若渝:“……”
“见过逍遥王。”车夫行礼道。
萧若渝看着马车远去,瞪了一眼,然后整理服装后,向着李信芳的马车走去。
“相国。”
“殿下请。”
萧若渝上了马车。
李信芳从餐盒之中取出一碗银耳莲子羹和一把汤勺,递给了萧若渝说道:“今日朝会持续时间会久一些,殿下先应付一二。”
“多谢相国。”萧若渝接过,尝了一口后说道:“还是相国府中的厨子好。”
“殿下府中的也不差,那可是千金难请的。”
“现在还不是被外公给占着了,没法享受啊!”
李信芳说道:“昨天晚上倒是十分热闹啊,除了上阳佳节以及春节外很少能够看到焰火。”
萧若渝道:“倒是因为私事而打扰了相国。”
“算不得私事。”李信芳喝了一口银耳羹说道:“剑神乃是九州的剑神,自当天下同送之。”
“多谢相国。”
“我同他,也算是有些交情。”李信芳将碗中的的银耳羹一饮而尽后,将碗放入食盒中,说道:“前天夜里的事情,闹得很大,殿下有破解之法了吗?”
“相国的意思是?”
“无需破,皆由他们分说,逍遥王是谁,朝堂之上无人不知,能够做出这样的事情,众人不会感觉奇怪,那人是不是‘地府’之人?”
“是。”
“那便好。”
“相国知晓‘地府’?”
“老夫也是那《千金榜》的常客。”
“原来如此。”
“此事先不提,当天夜里慕容公子声称,是小公爷犒劳将士,殿下是想要如何?”
“凌风在外许久,今回长安任职,自然要弄一些声誉出来,前夜之事,只是一个试探。”
“老夫和军神一样,都不会去管你们这些小辈的纠纷,但你身为皇子,当要谨记尺度,莫要将朝堂也拉入其中。”
“相国放心,希之知道。”
“嗯。”李信芳点了点头说道:“启程吧!”
“诺。”
午门之外。
萧若云走下马车,看着午门两侧的官员,然后转头看向马车说道:“怎么?不愿下来了?”
凌风虽然不愿,但还是走下了车来,看着周围满是人,顿时无语,想要转身,却被萧若云一把拉住,问道:“还要去哪?”
“……”
“参见靖安王。”
几位大臣走了过来行礼道。
“见过小公爷。”
“几位大人还是老样子啊!”萧若云说道。
“倒是殿下更显英姿。”
“都在聊什么呢?”李信芳走了过来问道。
“见过相国。”
“殿下,小公爷。”
“相国。”
李信芳看向郑善说道:“郑大人是兵部尚书,此番小公爷回京任职,掌御龙军,郑大人可要多给小公爷聊聊这其中的事情啊。”
“这是自然。”郑善俯身说道。
萧若渝走到萧若云和凌风身后,幽幽的说道:“你们俩还真是好兄弟啊!”
“咳~。”萧若云干咳一声说道:“注意场合。”
“参见逍遥王。”
“郑尚书,接下来一段时间可是要麻烦尚书大人,凌风许久未在长安,有许多事情不了解。”
“这是自然。”
李信芳笑道:“两位殿下,时辰差不多了,可以整队上朝了。”
萧若渝点了点头。
几人来到午门之下,以官阶大小有序站立。
南宫乾走了过来说道:“殿下。”
“多谢南宫大人。”
“殿下接下来须如何?”
“顺其自然,便可。”
“是。”
三鞭震天响,百官陆续进场。
来到奉天殿外,浊江站在云龙石雕之前,喝道:“百官早朝,入殿。”
百官进入奉天殿。
浊灵站在御阶上说道:“陛下到。”
“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景和帝身着黑色龙袍站在皇位之前,看着下方百官说道。
“谢陛下。”
景和帝端坐龙位之上,看向萧若渝说道:“逍遥王你可知罪?”
萧若渝走出一步说道:“儿臣不知身犯何罪。”
“五月初四,夜,慕容临城,于玄武大街当街杀人,有右相为证,你还想要如何狡辩?”
萧若渝双手握玉圭,想了想说道:“这件事儿臣倒是有所听闻,不过此事并无过错。”
“哦!”景和帝十分配合的问道:“朕,倒是想要听听,你要如何狡辩?”
萧若渝转身看向百官问道:“诸位大人,都应该知道,江湖和朝堂所签订的合约,长安,乃一国之中心,自太祖时期便严禁江湖人入长安,若有要事,须于冰月楼亮明身份,由冰月楼查验之后在通锦衣龙卫,方可入京。若有江湖人肆意入长安者,人人得而诛之,此条律法在我朝有明文叙述,礼部尚书,刑部尚书何在?”
“臣在。”赵易和吕灿踏出一步说道。
“二位尚书大人皆是掌律法之人,适才孤所言,是否在案?”
“回逍遥王,律法之上确实有此条。”
“嗯。”萧若渝点了点头说道:“冰月楼是有书院于长安所建,一言一行孤相信他们不会弄错,慕容临城,为学宫藏书楼首座,他饱读诗书,熟知律法,更不会不知,此案,本就如此简单,孰是孰非,依法而行。”
景和帝看向邹庄问道:“右相觉得如何?”
邹庄站出说道:“陛下,臣认为当严惩慕容临城,于长安城中杀人,若是传出去,我帝都颜面何存?”
景和帝看向萧若渝。
萧若渝笑道:“右相的意思是,要重定律法?”
“本官没有那个意思。”
“那右相的意思是什么?右相是不是觉得慕容临城之公报私仇?”
“本官确实有此想法。”
“孤倒是想要听听右相的见解,公报私仇,报的是谁的仇?”
“本官听闻殿下是慕容临城的师弟?”
“是。”
“殿下的管家,身死西域可是?”
“是。”
“慕容临城所杀之人,同殿下的管家有着联系?”
“有。”
“这不是公报私仇是何?”
“那右相将孤置于何地?以孤的能力,再朝诸位大人都应该知晓,若是孤真的要杀他,还会留着他入长安,在长安动手吗?还是右相觉得孤这一个逍遥王能够比得上学宫?”萧若渝看向百官说道:“学宫向来超脱于外,不问江湖,不管朝堂,即便是当代儒圣——楚合,在学宫也不过只是一名长老而已,诸位大臣觉得他们会因为孤是一位皇子,而出手袒护?会觉得孤出身学宫,便置江湖之法而不顾?如此岂不是太看得起孤了?”
百官开始低声议论。
景和帝干咳了一声说道:“此事,便如此吧,不过朕倒是想要问问右相,如此深夜,为何会有江湖人到访府邸?朕记得右相非是出身江湖吧?”
邹庄俯身说道:“臣,偶有所交。”
“父皇。”萧若云走出一步说道:“江湖和朝堂,本就难以两全,此事归为一点,不过就是一个江湖人入长安,何必如此阵仗?在这奉天殿之上,此等小事便莫要辩解了。”
“这……”邹庄还想要说什么却被景和帝拦下说道:“靖安王所言不错,此事谁是谁非,便依法行事。”
“诺。”
邹庄也没有多说什么,俯身行礼之后,回到原位站立。
此时礼部尚书站出一步说道:“陛下。”
“赵卿有事?”
“陛下,昨日八贤王到府,称年岁渐大,欲逍遥度日,便同臣商榷,卸任宗正寺之职,臣同宗大人商谈之后,觉得八贤王确实不太适合,八贤王向来逍遥,对于宗正寺之事,也多为查看,臣特请陛下定夺。”
“臣,请陛下定夺。”宗楷瑞站出一步说道。
“这小八也是。”景和帝表现十分无奈的摇了摇头说道:“
两位爱卿觉得谁比较合适?”
宗楷瑞道:“臣觉得大皇子、靖安王——萧若云较为合适。”
“若云?”景和帝看向萧若云问道:“你觉得如何?”
“儿臣听凭父皇调遣。”
景和帝表现十分为难的样子,再三思考之后说道:“宗卿,宗正寺向来是由你打理,你当真认为若云可担此重任?”
宗楷瑞道:“靖安王向来稳重,对于几位皇子也从不偏心,臣认为,大皇子定能胜任。”
景和帝又沉思了片刻后说道:“那便由中书令拟旨吧。”
“诺。”
“谢陛下。”
“谢父皇。”
“众卿,可还有本要奏?”
百官不应。
景和帝点了点头。
浊灵取出圣旨道:“圣旨下。”
百官跪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凌风世子,年少有为,率三百骑,深入草原,奇袭鞑靼,大胜而归,赐蟒袍一件,紫金冠一顶,白银千两,黄金五百两,以示赞扬;另,凌风世子有功于社稷,此番匈奴一战,战功赫赫,赐御龙军大将军之职,掌生杀之权。五皇子——萧若浅,接连胡夏有功,赐王爵,号谨离,赐黄金三百两,以示赞扬。靖安王——萧若云,执掌西凉关,杀敌无数,屡立战功,赐白银千两,黄金三百两,六月初七,于正德殿成婚。逍遥王——萧若渝,谋阳关之战,立奇功,以少而胜多,暗合以盟,促成胡夏结盟之愿,其手下烟云十三骑,于此战之中甚是勇猛……逍遥王,可为储君,先入东宫,择吉日告天地,登储君之位。关美,忠义无二,赐忠义为号,以告天下,凡阳关一战、西凉关一战、太行山一战,战死之将士,皆列入军殿。天波杨府,西楚郡王、武鸣赐……昭告天下,于五月十五,在军殿行水陆法师大会,此事交由钦天监,钦此。”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多谢父皇。”
“多谢陛下。”
“谢,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官起身,萧若渝站立金道,百官下跪道:“参见太子殿下,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
“众卿平身。”萧若渝道,随即转身跪地道:“多谢父皇。”
景和帝道:“但愿此位,能够,困得住你那,逍遥之心。”
萧若渝微微一笑。
景和帝摇头起身,离开了奉天殿。
“退朝。”
“恭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恭送太子殿下。”
“恭送靖安王殿下。”
萧若渝和萧若云来到殿外,萧若渝说道:“这算是惊喜?”
萧若云笑道:“看你的样子倒是像惊吓。”
萧若渝抬头看向天空说道:“是啊确实是惊吓啊,储君之位,完全没有想到,只不过,他说,等我身着锦衣,登冠储君,他会携三百剑仙为我祈福,如今怕是不可能了。”
“走吧,老师在天上自然会为你祈福。”
“算了吧,我怕天下剑客把我给杀了。”
“他们可不敢。”
“你敢。”
“说起来我倒是想要试试。”
“我可打不过你。”
“知道,走吧,去看看你那东宫,房间应该会大上一些。”
“我可没答应啊。”
“我是你皇兄。”
“我是储君。”
“长兄如父。”
“……”
“你们两个没意思的,等等我。”凌风跑出大殿喝道。
“咳。”李信芳干咳一声说道:“小公爷,此处是皇宫。”
“是,凌风记住了。”凌风说罢,一溜烟的跑了。
李信芳无奈摇头。
这一幕他等待了十余年,终于等到了,不过之才只是一个开始,想要安稳的走下去,可不容易啊,储君之位可非这般简单的。
上书房。
景和帝刚回来,便被正文皇后揪着耳朵的问道:“你是不是让渝儿成为储君了?”
“是是是。”景和帝吃痛道,此时的他丝毫没有帝王的架子。
正文皇后松手说道:“你当真想好了吗?”
“这不是已经说好了吗?反正这个位置迟早都是他的,现在给他储君也好让他历练一番。”
“但他明年定会前往江湖。”
“那便让他以太子的身份,视察一番民情,再去一趟琅琊,反正即便是朕不让他去,他也会去。”
“这条路可不好走。”
“哪一条路好走呢?”
“也是。”
“岳父呢?”
“父亲去太庙了。”
景和帝点了点头说道:“走吧。”
“去哪?”
“许久未出宫了,接下来便去长安城内好好逛逛。”
“我去换身衣服。”
“便服出行,现在有许多江湖人入京,朕去看看影卫。”
“嗯。”
--------------------------------------------------------------------------------
(本章完)灵昀子的朝云啸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