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我的系统不正经在线阅读 - 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

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

    在元代,半侧面花头形象,使用较频繁,在缠枝牡丹及折枝牡丹中均有出现,是最能展现牡丹花头形象特征的造型。

    元代的牡丹花正侧面造型,主要出现在缠枝花中,起到丰富花头形象作用。

    半侧面与正侧面形象区别,主要在花心形象。

    如花心是正侧面角度,整个花头呈正侧面角度,即花心只看到最外层花瓣,却看不见花蕊。

    如花心为半侧面,即花心中有花蕊形象,中心花瓣围绕花蕊一圈,整个牡丹花头为半侧面造型。

    元代牡丹纹造型也很独特,一般有三种。

    第一种是单独牡丹纹,也就是牡丹花头造型。

    通过花心变化不同角度,来塑造半侧面、正侧面、俯视三种角度造型。

    并且以正侧面更常见,牡丹花花瓣,有向内曲瓣和向外翻卷两种造型。

    向外翻卷的牡丹花瓣,造型可以看到源自晚唐时期,海石榴花卷瓣花叶的造型影响。

    这表明花卉表现,已开始由装饰性,向写实性的发展。

    牡丹叶为掌状,在叶尖端也会表现有翻转的效果。

    牡丹花茎造型这是细柔舒展,茎弯曲的弧度大。

    以一仰一俯,构成波状S形骨骼藤蔓,连接花头,波状枝干上,点缀写实叶片填充空隙。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如果是织物中牡丹纹,主要构图形式为缠枝花,也有少数以折枝花形式出现。

    花茎主干并不明显,仅起穿插连接作用,主要还是凸显花头之美。

    牡丹花叶的造型,主要是曲边如掌状叶,多为三出,叶尖弯转如勾,叶片虽有正侧翻转变化。

    但形象多样而统一,仅因填补空隙的布局需要而造型,起到与花头呼应、衬托的功能。

    第二种就是牡丹与其他花卉组合,在元代生活用品之中,缠枝牡丹纹也常间插其他花卉。

    如荷花、菊花等表现吉样寓意。

    荷花与牡丹的组合,则寓意“富贵连年”。

    在《老乞大》《朴通事》中也常说起,有“四季花”丝绸。

    元时将多种花卉,组织在一起的织物纹样,还有“一年景”,是宋代流行的花卉题材。

    第三种则是牡丹与动物组合,从一些存留的实物所见,元代之时,缠枝牡丹纹常与凤凰组合为凤穿牡丹纹。

    “凤穿牡丹”,寓意为幸福吉祥。

    此外牡丹还与鹿组合成“官禄富贵”,与佛教中摩羯鱼,组合表现吉祥寓意。

    可以看出牡丹花自身隐喻富贵之意,与其他动植物形象组合,将吉祥的含义衍生。

    动植物形象也多来自于佛教,也反映了元代纹样中,佛教及藏传佛教的影响。

    知道了造型,还需要知道特征。

    总结一下,就是牡丹花在元代纺织品中,成为最为常见的植物纹样之一。

    这是经过唐宋时期发展,元代之时才形成的具有时代特征的装饰纹样。

    所以,元代使用的缠枝牡丹纹,是非常重要的装饰纹样之一。

    既可独自展现其辗转绵延的姿态,又可作为底纹,连贯多种祥禽瑞兽表现吉祥寓意,并以“凤穿牡丹”的组合最为常见。

    花头以俯视、正侧面、半侧面三個视觉角度为主,造型较程式化。

    花叶自然翻转形象多样而统一,填补底纹空隙。

    花茎柔美弯曲,主干隐没于花叶间。

    织金锦中的牡丹纹,布局紧密,露底色较少。

    织锦、刺绣表现的牡丹纹,保留南宋时期疏朗的构图形式,露底色较多。

    元代缠枝牡丹纹的流行,一方面源于中原文化的基础。

    如:唐宋写实花鸟画的发展,以及宋代花卉纹样发展。

    如“一年景”纹样题材流行的影响;

    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元代具有的满、繁、密风格的伊兰装饰艺术风格的影响,这是多元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流行装饰题材。

    经过宋代的发展,元代除了广泛应用的牡丹纹,其次就是莲花纹。

    经宋代写实绘画风格的影响,莲花纹形态自然多样。

    这一点跟牡丹纹有一拼,甚至在后世能够超过牡丹纹。

    比莲花纹中也有折枝花、缠枝花及条形边饰。

    形象以写实表现手法,表现半侧面花头、正侧面花头。

    花叶有莲叶,及掌状莲花叶两种造型。

    莲花由于与“连”谐音,与其他动植物、人物组合成为表现不同吉祥寓意的元素。

    现在陈文哲是在研究牡丹纹,就不会再分心研究莲花纹。

    他只能等有机会,就会从古到今,再次系统的研究这一种纹饰。

    此时还是做元青花牡丹纹器最重要,毕竟现在他正在研究元青花,也有着合适的材料。

    不得不说,只要肯花钱,就没有买不到的东西。

    刚开始他买到的泥料、釉料和高岭土,还跟当年元明两朝使用的麻仓土、苏麻离青,有着很大的区别。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是花费的资金已经到位,后来买到的原材料,已经十分接近当年元明两朝开采的高岭土了。

    虽然还不是麻仓土,但是稍微处理一下,甚至都不用改变古法工艺,就可以得到完美的麻仓土。

    苏麻离青就更不用说了,这种东西之前说过,原来在国内绝迹,只不过是因为历史的局限性。

    在古代那个时期,就算是国家跟国家之间,交流都十分困难。

    但是现在呢?只要肯花钱,还能找不到?

    其实这种钴料的产地,在波斯卡山夸姆萨村。

    当地村民们认为,这是一名叫苏来曼的人发现了这种钴料,故以其名字来命名此料。

    另一种说法是,苏泥麻青应为苏麻离青,是英文smalt的译音,意为一种蓝玻璃。

    明代永乐年间,郑和七次下西洋,从伊拉克萨马拉地区,带回一批“苏麻离青”料。

    明万历十九年(1591)《事物绀珠》“永乐宣德窑”条记载:“二窑皆内府烧造,以棕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

    苏麻离青属低锰高铁类钴料,青花呈色浓重青翠,色性安定。

    因为苏麻离青含铁高,而含锰量低,在适当的火候烧造下,呈现出蓝宝石般的鲜艳色泽。

    当然,同时还会出现银黑色四氧化三铁结晶斑,即“铁锈斑痕”,俗称“锡光”。疯神狂想的我的系统不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