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 第198节
书迷正在阅读:所有下雨天(1v1 夺妻)、霓虹遍野(1v1)、九五帝尊他疯了、七零年代大院小甜妻[穿书]、都市医道高手、嫁给豪门老男人,当总裁文男主后妈、帝台夺娇(双重生)、又逢她、氪金领主、不会吧,你没有竹马吗
意思是这个他必须看! 作者有话说: 元通政:嘶——好强!是洗脑王的光芒! 老丘:这是通政司送上来的奏本,可算不得走后门 * 二更来啦! 今天也努努力力地保住了全勤! * 注: 1关于通政司、六科廊房、邸报、内阁的运作流程: 参考论文《明代通政使司、六科权责及关系研究》《论明代邸报的传递、发行和印刷》 以及亿点点个人想象,如有差错,就当是私设(bushi - 2“活到老学到老”、“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具体出处我也不晓得,反正不是我想出来的 第164章 王恕等人传看文册一下子就注意到文哥儿那道位列前排的奏本。 众人不由看了眼率先打了圈的丘濬,心情非常复杂:这老丘明明可以直接听那小子的建议,却还叫那小子往通政司送,到底是公正无私呢还是多此一举呢? 不过通政司那边都把这奏本摆到前排了想来写的内容应该还算言之有物。 要知道通政司有着初步筛选各方奏本、题本的职责粗略地审查一下内容和格式对不对,并给非内阁必须阅读的奏本列个先后顺序呈上去。 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可能干点欺上瞒下的事。 若是叫哪个内阁成员控制了通政司就等于堵住了朝廷的喉舌和耳目说不准连弹劾本人的奏本都能被压在通政司不上送,更别提想保个别的什么人了。 所以就算文哥儿有通天的关系,通政司那边还是会好好把关不会随随便便把他的奏本摆在文册前排。 文册在众人手里转了一圈,最后才落回到首辅刘吉手里。 刘吉看到文哥儿的名字脸皮也抽了抽,不由和其他人那样看了眼丘濬。 看这内容提要,竟像是和丘濬这老东西一唱一和,说不准连奏本都是这老东西代写的。 要不然一个五岁小孩知道奏本是什么吗?还一上书就挤上文册前排! 这全民扫盲计划一出来可不就直戳想当个明君的朱祐樘心窝叫朱祐樘彻底下定决心重振社学吗? 谁不知道当今圣上最能听劝。 具体体现在你劝他也听我劝他也听。 只要吹上一把明君当如何如何他就会立刻欣然应允。 这不就是又给这老丘逮着机会进言了! 刘吉在心里骂了丘濬好一会,才命人去把奏本都取来。 他倒要看看一个五岁娃儿到底能写出什么玩意! 王五岁丝毫不知道自己的奏本正搅动内阁风云(甚至好几个人正在腹诽老丘)他和谢迁他们告了假跟着那戳黑的去一个城郊野寺里找师父去。 至于为什么这老道士住在野寺而不是住在道观,那就说来话长了。 总的来说就是这老头儿脾气不怎么样,修行也不怎么样,全靠跟着自己观主师兄才舒舒服服吃了半辈子的闲饭。 结果前些年他师兄驾鹤归去,新继位的观主早看他不顺眼了,对他很不恭敬,以至于底下的人也跟着挤兑他。 老道士享了半辈子的清福,哪里受得了这样的气,一气之下直接跑了。 等跑出去以后他才发现,被挤兑一下算什么,观主对他不恭敬又算什么,冻死饿死才是最大的问题。 日子不好混啊! 可回去是不可能回去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回去的。 老道士便开始云游四方,见着什么行当都去学一手,看看自己能不能也发点小财。 财当然是没发的,市井间乱七八糟的学问他倒是都了解了一下。 老道士就这么有一顿没一顿地云游至京城,去投奔他的一个和尚朋友,过起了啃朋友度日的是舒服日子,顺便带出个徒弟教他出去戳黑,收着徒弟的孝敬悠哉度日。 至于老道士这种性情,他徒弟为什么还死心塌地孝敬他,还得是因为老道士路过他们家时救了他们家好几口人的命,他娘便命他跟着老道士报恩去了。 戳黑的一路给文哥儿讲了不少关于他师父的事,说是别看他师父脾气怪,实际上心肠好得很哩。 他师父云游时每离开一个地方,都会把手里余钱散给更有需要的人,到了下个地方再想办法弄钱。 文哥儿听了这老道士特立独行的一生,只觉世上当真有不少奇人。 他跟着戳黑的进了寺中,便感觉这寺里当真冷清得很,连个外人都见不着,本寺也没几个和尚。 寺里收拾得倒是蛮干净,行走其间只觉分外清幽,倒是比城里那些非常商业化的大寺更有世外之地的感觉。 戳黑的领着文哥儿一路往里走,绕过两三个佛殿,很快便到了位于山根下的禅院。 城外地价比较便宜,这寺又似乎有点官面上的关系,所以禅院都造得挺宽敞。 哪怕老道士借住的是最边上的院子,看起来都算得上是间小四合院了。 到了门口,戳黑的便扯着嗓门朝里请示:“师父!我上次与你说的小神童来了!” 里头马上传来苍老却洪亮的回应:“带进来便是,瞎嚷嚷什么。” 戳黑的转头小声对文哥儿说道:“我师父当初去跟人学做炮仗,不小心炸坏了一只耳朵,听东西时灵时不灵的,他自己说话嗓儿也大,你不要被吓到。” 文哥儿:“…………” 这位老道长当真是什么行当都去干一干。 文哥儿对老道士更好奇了,走进去一看,没人。 戳黑的在前领路,把文哥儿领到一处热腾腾的锅炉房里头。 只见有个光膀子老头儿在那全神贯注熬煮着什么,不远处还扔着件他脱下来的道袍。 显见是觉得这儿温度太高,热得不行,直接把道袍都给脱了。 就,很不拘小节。 老道士听到脚步声,转头瞅了一眼。 见是自己徒弟来了,老道士便把手里的家伙往徒弟手里一递,毫不客气地差遣徒弟帮忙干活。他自己则捡起道袍穿好,俨然又是一副仙风道骨的老道模样。 文哥儿远远地瞅着大锅里熬的东西,只觉自己有满肚子的好奇。他忍不住问道:“道长您这熬的是什么东西?” 老道士解释道:“羊角。我前些时候想起南京那边的明瓦,人不用云母也不用蚌壳,用的是羊角。具体是怎么个熬法,我也是费了老大的功夫才弄明白。” 明瓦这东西文哥儿也知道,一般就是用云母贝壳之类的东西磨到很薄,达到让光透过去却又看不清里头情况的绝佳效果,类似于后世的磨砂玻璃。 时人把它称之为“明瓦”,和一般瓦片相比它是透光的。 这东西可以用在瓦顶、窗棂、花灯等各种地方。 比如李商隐写诗时就说“云母屏风烛影深”。 文哥儿却是不知道明瓦这东西还能用羊角来熬。 想来是大伙用着现成的云母和蚌壳,觉得大小不能自控,便想着要自己制明瓦。 要是自己能做的话,那肯定是想弄多大弄多大,想弄多亮弄多亮。 文哥儿化身好奇宝宝,凑到老道士身边追问:“羊角这么硬也能熬得化吗?” 老道士捋着胡子,得意地说道:“这里头当然有点门道,等闲人是弄不明白的,除非像我这种见识够广的。” 文哥儿自是非常捧场地狠吹了老道士一番,弄得老道士极有表现欲地讲述了其中原理。 羊角确实很难熬化,还得往里加点特殊溶剂。 那些个做明瓦的家伙不肯教他,全靠聪明绝顶的他自己摸索出来的! 接着老道士先给文哥儿表演了一个羊角明瓦的压板,又给文哥儿表演了一个羊角灯罩的浇灌。 文哥儿听了一脑子新鲜知识,只觉这老头儿确实博学多才。他由衷感慨道:“我还以为只有冰灯是浇出来的,原来羊角灯也能浇出来!” 文哥儿还给老头儿讲起自己亲自灌出来的冰灯,那可是加了矾的,好久都没化呢! 老道士捋须说道:“以矾入水,小把戏而已,没什么稀奇的。” 文哥儿没显摆成自己的学问,顿时不服气了。 他绞尽脑汁想了半天,终于想到一样可以为难老道士的相关学问:“那你会造玻璃吗?” 玻璃不是什么稀罕物,古时便有不少相关工艺。 比如人人都好玉,可又不是人人都用得起玉(到了明朝甚至庶人不许用金玉珠翠),所以大伙就想法子捡了白石子舂成碎末,用秘法合成“药玉”。 戴不起玉,我戴石头总戴得起吧? 不许戴玉,我戴石头总不犯法吧? 是以民间仿玉之风吹得到处都是,这种“变石为玉”的工艺也广为人知。 明代更是连许多四品以下官员戴的玉佩都是药玉。 也就是石头烧出来的人造玉。 这种“点石为玉”的秘法,与烧制玻璃已经差不离的,区别只在于选料不同而已。 只是时下流行的这些玻璃制品大多杂色甚多,和文哥儿印象中的玻璃有一定差距。 不知道现在的烧造工艺是怎么样的! 老道士听文哥儿小小年纪还知道玻璃,顿时不甘落后地闭起眼吹嘘:“玻璃有什么稀罕的?我认得一个三保太监的后人,还跟他学过西洋玻璃的烧法来着。” 三保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