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我靠狗血小说创飞古人在线阅读 - 第219章

第219章

    期间又有人提出了一句,你们说月明大家写这篇故事的用意是什么?他最后的那句你本无错是对谁说的?

    这部篇作品的风格跟月明以往非常不同。虽然带着阴差阳错的巧合与神异色彩,但行文风格,和场景的塑造,都极具压抑沉重的氛围感。那种憋闷窒息,仿佛能透过文字,将他们一同淹没。

    与以前作品的风格形成强烈对比,让人不禁心生好奇。

    用意我不知道,但对谁说的还不简单,自然是对跟刘娘子一样的人。有人叹息着。

    .

    许乘月在构思这篇文章时,塑造了墨墨这样一个人物,一方面是加重了命运的悲剧感,天真无邪的孩童与将迎来的毁灭,最大程度地激发人心中的不忍与怜惜。

    另一个方面,通过他们二人的母子情,让读者共情。

    这是一件很奇妙的事,在互联网时代,大家在网上看到一个陌生人离世,最多也就说上一句走好,心中其实没多大感触。

    但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到的是有人因为亲人的离世悲痛不已,网友就会共情,评论中也是真情实感的安慰,并写出自己的经历,敏感一些的还会泪洒当场。

    明明前者也有亲人会悲痛。

    当然这些都是添头,作为丰富和完善剧情的辅助。

    最重要的还是女主刘婉一个完美符合封建社会对女性品德要求的妇人,她贤良淑德、温婉、守贞,这篇故事展现的是她悲惨的一生。

    这是与她以往的小说相比而言最大的不同,刘婉没有反抗之心,温顺刻在了她的骨子里。

    从她去寻丈夫的那一刻,就注定了结局。

    其实在设计剧情时,许乘月有考虑过,最开始将事情的真相通过上帝视角揭露出来,让读者在看到女主受虐时,期待真相大白,夫妻二人解开误会。

    然而情节的发展却与他们预想的背道而驰。

    相当于是一个引发期待,打破期待的过程。

    但她最终还是选择了,通过女主的视角推进剧情的发展。

    第一世结束之后,女主重生,在读者以为事情会向好的方向发展时,揭开鲜血淋漓的真相。

    这样的再□□转,才能达到她想要的冲击力。

    事实也跟她所想的相同,证明她的判断没出错。

    她该庆幸的是,这个时代好歹对女性有一定的自由度,不会因为她们遭遇了不好的事,就觉得她们该死。

    大部分人都对沉塘的事表示深恶痛绝,也有少部分人说她危言耸听,故意引起恐慌。

    .

    大明宫光顺门外,摆放着登闻鼓,左监门卫戍卫在此处。

    一女子策马而来,在此处停住。

    她扫了一眼,确定自己没走错,翻身下马朝登闻鼓走去。

    跟随她一路跑过来的仆人们气喘吁吁,小娘子,千万别敲,郎君和娘子都气得不轻,您要是敲了,那就没法收场了

    女子挥开他们,在一众行人或侍卫异样的眼神中,只身上前拿起鼓槌,冷笑道:那是我亲阿姊,他们冷心冷性,只在意所谓颜面,我做不到。

    接着,她抡起鼓槌,朝鼓面用力砸去。

    嘭

    登闻鼓被敲响,一声比一声大,守着登闻鼓的左监门侍卫连忙进去禀报。

    敲鼓所用的力气并不小,女子有些吃力,但她咬牙鼓劲,继续敲着。

    这就是她今天来的目的,她要为阿姊讨回一个公道。

    阿姊远嫁太原,联络不便,只能通过书信往来互相关心,然毕竟纸短,阿姊又是报喜不报忧的性子,她平日里在夫家如何他们也不知。

    去年写来的信中说她要和离,求耶娘为她做主。

    耶娘不肯,还劝她为人妇后要懂事些,万不可像在闺中一样任性,后面又来了几封信,见说不动他们,就再没有了。

    前些时日却传来讣告,说她到湖边观景时,失足溺水而亡。

    女子本就狐疑,觉得事有蹊跷,她阿姊怕水,恨不得离得远远的,哪里会去什么湖边观景。

    但她也不清楚事情的真相,勉强相信了。

    后来看到了报纸上那篇重生的故事,醍醐灌顶地想起,莫非她阿姊也是这样被人害死了。

    她按耐不住,去问耶娘阿姊的来信都是他们收着的,肯定比她清楚。

    耶娘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随便找个借口敷衍她。

    她压根儿没信,假作离去,其实藏到门后边,偷听他们讲话。

    却听见阿耶说,阿姊在外养面首,怕是被夫家给发现了,此事是他们理亏,没有底气去质问人家。

    阿娘边哭,边埋怨阿姊不争气,做事落人话柄,叫她好好过日子,她怎么就不听。

    女子怒不可遏,那天杀的一家人,敢害了她阿姊。她才不管什么面首,今日定要为阿姊讨回公道。

    第98章 第 98 章

    女子姓童, 是世族童家的旁支。

    童二娘心中恨极,想起阿姊,忍不住热泪盈眶。

    如果他们是主家的话,阿姊的夫家绝不敢做出此事。

    她击鼓后, 被左监门卫带着前往宣政殿。

    童二娘第一次来大明宫, 心中惴惴,目不斜视, 只盯着脚下。